近日,加拿大新斯科舍省33岁的Marilyn Inez在社交网站上上传视频,声泪俱下地控诉自己花2年时间排队等待就医,结果生生将起初的身体不适拖成了癌症晚期。这条视频发布几天来,已经有了400多万点击量。由此也引起了网友的大吐槽。许多常年居住在加拿大的人感叹,在加拿大看病是“等死人的节奏”,每一次去看病都是比病痛本身更大的折磨。这样的传闻直接吓尿了不少准备登陆加拿大的小伙伴。可是,也有人持有完全相反的观点:加拿大医院环境好,医疗水平高,医护人员态度和善,耐心周到,还有看病不要钱,这都是中国比不了的。
事实真是这样吗?居住在加拿大的华人们又是如何迎接这种对健康最严峻的考验呢?小编结合自身经历,查阅了大量资料,也咨询了一些在加拿大居住时间长的老移民,现在就来回答这些是与不是。文章的最后还为亲爱的小伙伴们奉上一套行之有效的看病经验谈,请注意收藏。
加拿大就医看病
经验一:看病免费,政府买单
加拿大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不止是本国公民,加拿大移民政策中持枫叶卡和签证超过6个月的留学生以及他们的配偶和孩子也都可以享受。但是免费的是医生的诊疗费和检查费,以及住院治疗费。药费是不包括在内的。与中国不同的是,加拿大有严格的三级诊疗制度——家庭医生诊所、专科医生诊所、综合医院。家庭医生,不是私人医生,而是由一个或多个具有行医执照的医生在社区开设经营的诊所(clinic)。
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家庭医生, 这对于刚落地的新移民也是很重要的事。选择家庭医生可以由朋友介绍, 也可以在网上查询你附近有可能接收新病人的医生名单。 一旦双方确认, 你就会在家庭医生处有一份医疗档案, 跟踪记录你所有的病史病历。不过,在加拿大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家庭医生并不容易,现在仍然有很多人没有家庭医生,因为医生非常少,很多医生也没有余力接收新病人。官方资料显示,网络视频爆出的新斯科舍省也并不是家庭医生比例最低的省份,魁北克、萨斯喀彻温省、和艾伯塔省情况更严重。
经验二:优先联系家庭医生
生病了,首先是打电话约你的家庭医生——他们的水平不低,很多都是大医院的特约专家,甚至还有特聘教授。理论上,在加拿大看病的流程是:小病小灾由家庭医生解决,如果家庭医生搞不定,就会转诊(referral)到专科医生或医院继续进行。看家庭医生需要预约,家庭医生由于对自己的病人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比较了解,预约时他会根据你的情况安排时间。但是像Inez女士那样,约了两年看不上病的还是少数,比如在医疗资源相对丰富的BC省,基本上在一、二周以后就可以见到医生。另外,经验丰富的家庭医生会预留一些紧急预约时间,专门看那种比较紧急的病人。
经验三:等不及排队就医,选择回华或赴美就医
当然广受诟病的排队手术和治疗在加拿大是真的确存在的。据说,也有一些不愿意排队等待治疗的加拿大人会南下美国,自费进行手术,不过与高昂的治疗费比起来,更多国民选择等待。这是加拿大医疗效率比较低的一面,换个角度也是公平的一面,无论贫富,大家一律要排队,当然这类elective surgery不属于紧急手术,所以排期通常比较长。如果是重大疾病,比如癌症,那么一般比较快就能看到癌症专家,然后选择手术、化疗等不同方案。考虑到手术、住院、吃药(在医院内)都不需花费,加拿大的医疗制度应该还是功大于过的。
经验四:加拿大急诊室”救死不扶伤“
在国人的概念中,非工作时间有什么不舒服就是去看急诊,在加拿大却不是这样,急诊一定是那些特别突发的、危重的病情才适合去,所以华人圈里流行一句话“加拿大急诊室是救死不扶伤”。如果你病得很重,可能危及生命那种,那你就是急诊室里的NO.1,医生护士一定全力抢救。如果你的病没那么重,对不起,请等待。有人被鱼刺卡住喉咙去看急诊, 竟也被等了三四个小时;至于感冒发烧之类等七八个小时也是常有的事……这也是为什么在急诊室里的遭遇,成为新移民和留学生们最不适应的、最想吐槽的地方。
小编去过急诊室两次,一次是自己连续两天发高烧,高度怀疑流感;一次是妈妈突发心口痛,两次看病经历告诉我,在医院的急诊室要等多久,完全取决于你病的多重。一进急诊室就有个专门的Triage,由护士接待,初步评估病人紧急程度,进行分级;然后是测一下体温、心率、血压。然后是 Inscription,类似于“挂号”,注册信息和档案,制作医院就诊卡,核对保险信息等。这些步骤基本能在30分钟之内完成。然后就是按轻重缓急分别对待了。
可以稍感安慰的是,如果医生让你等,至少说明自己还没有病得那么重。当然,医院也不是回回判断正确。在等候室死亡的病例也曾出现过,但是总体的说来这种事情不常见。而研究表示,大部分去急诊室的人都属于轻微的疾病,90%的这类患者要等四个多小时,有时等十几个小时也很正常,有时候等着等着,觉得自己症状减轻了,就自行回家的也大有人在。
总结下来,急诊室基本的原则是情况越紧急,等待时间越短;当时等侯人数越少,等待时间越短;医生在岗数量越多,等待时间越短。
急诊室就诊攻略
结合网络论坛里大家的发言,小编为你总结出一套在急诊室不被拖延误诊的对策:
- 去急诊之前,先根据自身症状查查最坏可能是什么病,这样在护士评价病情时,就可以条理清楚地叙述,说得稍严重一些,至少能提醒医生注意,不要忽略了病人;
- 与疼痛相关的症状,通常护士会问自我感觉痛感是多少,从1-10,咱们中国人很少受过这种训练,常常不知如何做答,也是要事先想清楚;
- 要把自己的既往病史交待给医生,如果症状疑似旧病复发,也一定要告知医生,不要一味被动等待;
- 曾经有一位复发急性耳聋的留学生,本来医生安排常规转诊给专科医生,但是患者本人特别强调这种病一定要马上治疗、起码要马上开始吃药,最终急诊医生当晚就致电专科医生,按专科医生的处方开药,并约好了下一次到专科医生那里的复查。最终花费时间近四个小时,花费金钱1.52刀,算是一个好结局;
- 作为移民或外国人除了需要了解加拿大的医疗制度和流程,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比如小孩发高烧,如果精神状态很好,三天之内不必就医,因为在加拿大普遍认为病毒感冒一周左右自己就会好。如果持续3天以上,确诊是细菌性感染才会给药处理。总之在就医观念上,我们是有不舒服赶紧找医生,加拿大是没事就别找医生麻烦。
经验五:walk in clinic质量水平一样高
在加拿大也不是所有的医生都高高在上,难得一见。有一种居民区的walk in clinic,更有亲和力。walk-in是有医师执照的私人小诊所,这些诊所治疗质量一点不比医院差。在walk-in看病能使用医保卡,本地没有医保卡居民和外国游客也可以去看病。在温哥华这样的诊所每次诊费是60元,真是非常方便。一般去walk-in看病也要预约时间,如果直接去大概等30分钟到1小时也能看上病。walk in clinic也可以做化验,如果你有sample需要送检,一般urine sample的结果马上就能出来,blood work需要几天。很多walk in开一起,看病拿药特别方便。
经验六:加拿大看病,语言不是障碍
在加拿大看病几乎不存在语言障碍,越来越多的华人医生愿意服务社区,在选择家庭医生时,性别、语言都是筛选条件,其中中文又分粤语、普通话。专业医师提醒,在做手术之前,语言不够好的患者一定要申请翻译。医疗英语本身就极为难懂,即使病人能够靠字典查一些专业词汇,也不能保证医生说的都理解。医院负责联络医学翻译,然后翻译会将手术细节向患者讲清楚,如果必要在手术的全过程中,翻译都会在场等候,甚至有时候不让患者家属进的场合也会让翻译陪在病人身边。最棒的是,翻译费用是医保支付的,不需要个人掏腰包。
更适合回国看的病
既然在加拿大看病不方便,很多华人就学会了攒病回中国看,为此小编请教了专业人士,从花费、便利程度、治疗结果等方面权衡,给读者一些实用的建议:
虚病回中国看
比如睡眠不好、脱发、过敏、胃口不好、脸上长痘等等这种让人不舒服,可是又显然不属于急病的,咱就回中国看吧,博大精深的中医中药说不定马上就能治好了。
亚健康人群的体检
你要是觉得自己哪方面不太好,或是仅仅出于预防的目的,都可以在回国的时候去查一查,多挂几个专家号,再上高端仪器查,毕竟中国各大医院随时开门,面见专家要相对容易得多。
各种仪器检查
核磁共振、CT、B超、胃镜等检查在中国的医院非常普遍,就是在最繁忙的北京、上海的三甲医院,不超过3周一定能约上检查。而且,中国大医院检查科的医生们那真是“阅人无数”,经验超级丰富。如果为了省钱,你完全可以在中国的检查确诊后再回加拿大治疗。
看牙
加拿大牙医不在医保范围,没保险的话确实太贵了,能回国看就回国看吧,有时候年轻人拨个智齿、做个牙齿美容什么的,也要回国时搞定。
一些难度不大,需要医生经验足的小手术,可以回中国做
一是不用等太久,二是中国医生接待的病人多,手法更娴熟。
心理疾病
很多心理疾病需要与医生进行大量沟通,这既是问诊,也是治疗。语言不过关的华人要在这个环节表述一些细微的心理反应,恐怕很难。所以,选择回国治疗大有人在。
理疗与复健
理疗和一些重大手术之后的康复训练等不是加拿大医保覆盖的范畴,但是这方面的医疗服务往往收费特别昂贵,因为加拿大的人力资源最贵,所以有这方面需求的人可以考虑回国治疗,很多国内正规医院的中医按摩科一次才不到50元人民币(不足10加元),简直接近于免费。
提示:如果是大病、重病的治疗,有保险的亲们还是留在加拿大比较好,毕竟在这里住院开刀动手术,住院期间的所有早、午、晚三餐,消夜点心等,都不用钱,完全免费。而且任何人开刀住院期间,不需要家属陪护。相比之下,在中国做手术还要家人劳心劳力,跑前跑后地照顾就不划算了。小编遇到一位台湾移民加拿大的学生家长Mr. C先生,2008年因心脏出现问题,前后两次在温哥华住院三星期,装设两支心脏支架,一毛钱都不用花。此后,这位C先生就成了加拿大医疗的赞美者。
总之,有些病症在加拿大医治效果更好,但很多时候并不像国内那么方便。
最后,小编有句话与大家共勉:有病趁早治,健康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