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公司客户刘女士担保自己父母成功移民加拿大,前几天,她向我们分享了自己一家人的移民之路,经刘女士的同意,我们整理成文稿,分享给大家。我和孩子爸爸都毕业于北大,在一场校友会上认识,一见钟情,我追的他,没多久我们就在一起了。一年半的恋爱后,我们踏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育有一女,现在已经12岁了。我们在国内的生活很幸福,但转折发生在孩子8岁的时候,这也是我们一家人移民之路的开始。
因女儿的成长和教育,选择移民加拿大
我和孩子爸爸大学专业都是汉语言文学,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就是温良知礼,同时我们也一直教育孩子要尊重别人,看待一件事情时,如果自己有不同的看法,一定要说出来,她一直都很懂事。
但我没想到的是:孩子在上课时只是提出了自己对于某个知识点的不同理解,怎么就变成了家长会上老师说的“钻牛角尖”。孩子在打击之下,上课的积极性降低,情绪也一直低落。
我们想让她变得活泼起来,想要她和往常一样坚定自己的想法。我们尝试过给孩子换学校,但孩子的情况并没有什么转变。
大学的时候,我曾经在美国做过两年的国际交换生,在游历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时,对他们的教育模式非常感兴趣,有一次我们相约去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刚进展厅就发现有一个大人带着一帮小朋友在参观,旁边朋友告诉我,这是老师带着学生出来上课,在美国很常见。但这种方式在国内挺少见的,很多学校可能每年只有一次春游或秋游,以及志愿活动。
在这两年的学习中,我也不止一次感受到国外老师对学生天马行空想法的鼓励和尊重。当我再回想起这些往事,想让孩子出国留学的心便再也按捺不住了。于是,开始了和孩子爸爸的再三协商,最终孩子爸爸放弃了让孩子在国内完成基础教育的想法,决定出国留学。
但在国家的选择上,我们出现了分歧,我自然想选美国,毕竟我在美国读了两年书,也相对熟悉一点,但孩子爸爸却想选加拿大,最终他以加拿大的性价比较高为由说服了我。
因为孩子才8岁需要陪读,所以我们选择了全家移民。在经历了各种曲折之后,终于拿到了加拿大的PR。拿到PR的那一瞬间,喜悦冲淡了一切难以言明的艰辛,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哪怕一切都需要重头开始。
父母年老,养老问题迫在眉睫
来加拿大生活工作的两年,我们像其他的移民家庭一样,经历了租房、找工作、给孩子选学校、以及适应加拿大社区、文化、生活节奏等一系列挑战,但我们还有另外一件急等解决的事,那就是父母的养老问题。
孩子爸爸还有一个弟弟在国内,孩子爷爷奶奶的养老可以不用我们担心,但我是家里的独生女,不得不直面这个问题。在国内的时候还好,离父母并不远,周末的时候经常会过去陪他们,而且那时候父母身体还算健康。
当时出国的时候,一家人商量,在孩子每年寒暑假回国待一段时间,但来加拿大的第一年,这个想法就因为我们的工作以及各种原因泡汤了,第二年也是如此,两年加起来,回国也就待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作为子女,父母年老之后却不能在膝前尽孝,心中难免产生愧疚。
我们也考虑过给父母找个条件不错,服务完善的养老院,但联系了几家之后发现,要么是不满意他们的服务,要么是费用太高我们有压力。
如果父母可以和我们一起生活,这个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于是,我们考虑办理父母团聚移民。
如果想要申请父母团聚移民,我满足担保人的条件,也拥有足够的资金来担保父母。但我们也面临一个问题,如何说服父母来加拿大和我们一起生活。
说服父母移民加拿大,团聚困难重重
我们在孩子放暑假的时候,请了两周假,回了一趟国内,和父母促膝长谈了一天。父母在国内生活了大半辈子,所有的根基都在国内,而且中国人都有落叶归根的理念,因此,说服工作很艰难。
好在我们早就有心理准备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给父母讲述了我们在加拿大的工作、生活、福利制度、环境,以及身边朋友父母移民的例子等。最终父母做出了妥协,先去加拿大待一段时间,看看再决定。
虽然没有完全说服成功,但好说歹说父母也做出了让步。我们先回了加拿大,时隔三个月后,终于在温哥华的机场接到了父母。
可能是老人都喜欢儿孙绕膝的生活,而父母只有我一个女儿,一个孙女,当我们移居加拿大之后,这种生活更是离他们而去。父母也是格外珍惜这次机会。
但父母也非常想念国内的生活,于是在第二个月的时候,就提出了想要回国的想法。当离别来临的时候,父母更是红着眼眶,万般不舍,以后相聚的机会真的是越来越少。我和孩子爸爸看在眼里,相对一视,又说服父母移民加拿大和我们生活在一起。这次父母没有立刻拒绝,说是先回国考虑下再说。
已婚父母聚在一起,大多数谈论的都是自己的孩子,父母他们也不例外。听着朋友们聊起自己孙子孙女的趣事,他们也是一阵难过和想念,好久没见孙女了,不管视频多少次、聊了多少,始终都没有儿孙绕膝的真实感。
就这样,父母最终还是同意了我们的建议。我们很快办理好了所有的申请手续,经过漫长的等待,父母终于成功拿到了加拿大PR。
在告别老朋友的时候,父母很是不舍,我们也承诺,有时间也会带父母回老家看看。
父母移居加拿大后的忧与乐
在加拿大长居和短住是两码事,完全是不同的生活体验。上次父母来加拿大短住的时候,走哪都是我们陪同,而且只短住了一个月,生活中并没有遇到什么难题。但来加拿大长住,父母也要像我们一样重新开始,这对他们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不仅体现在语言上,更是体现在人际交往等方面,在一个陌生的国度,这些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父母来到加拿大时,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又闲不住,便从我手上接过了出去买菜的任务。
第一次出去买菜就遇到了一点小问题。在从超市回家的路上,遇到了我们的邻居Tine,Tine是一个非常友好的中年人,有一个漂亮的妻子和一双儿女,搬过来两年多了,和我们也是非常好的朋友。所以Tine看到我父母之后,就非常热情地拉着他们聊天,但我父母却没有听明白,只能点头示意。
有时我也明显感觉到父母是有一点孤独的,这种感觉是家人无法弥补的。他们需要朋友,需要有自己的生活圈,但由于语言的问题,他们一时半会却融入不进去。
很长的一段时间,父母除了买菜的时候会出门,其余时候大都待在家里,我们也会喊着他们一起出门散步,催急了才极不情愿地跟着我们出门,一改之前一见人就拉着唠嗑的架势,愈发沉默起来。
我们理解父母初到异国他乡的不习惯,因为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但同时我们也想让他们尽快适应起来,于是我们联系了我们社区的几个华人家庭,相约在周末的时候举办家庭聚会,邀请他们来玩,希望父母能够感受到一点温暖,可以和人聊聊天,交交朋友。
可能是熟悉的东方面孔,这次聚会,大家都很开心,父母也和其中一个家庭的老人聊得很好。除了张罗这次聚会,我和孩子爸爸也建议他们去读一个语言班,并向他们推荐了当地的一些老年兴趣爱好俱乐部以及社区的文化活动。
父母想着语言不通确实是一件难事,所以欣然接受了我们的建议。我们帮父母申请了LANC课程。三个月之后,父母可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对话了,再遇到Tine的时候,也可以简短聊几句了。他们渐渐找回了自信,也愿意多出门玩了,经常去参加温哥华老年华人协会的活动,在协会,他们不仅交到了华人朋友,也通过其他活动认识了当地的朋友。
父亲喜欢上了画画,经常和协会的朋友一起出去写生,母亲喜欢上了跳舞,经常和朋友一起参加舞蹈活动。
享受在加拿大的生活
至今,我们一家移民加拿大已经四年了,如果要问我们感受如何,我会说,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我们住的房子也是在国内一直梦想的独门小院。父母住一楼,我们和孩子住在二楼,还有一个小阁楼,楼顶是玻璃窗,床做成了大大的榻榻米,天气好的晚上,我就和孩子躺在床上一起看星星。
我们在来加拿大的第二年考了驾照,买了一辆性价比很高的SUV,周末的时候,我们经常带着孩子出去野营。父母来了之后,我们一大家人一起出去野餐,旅游,这几年里,这辆SUV载着我们几乎玩遍了温哥华。
我们渐渐融入到了加拿大社会,孩子读六年级了,经常和朋友约着去博物馆、美术馆参观。我和孩子爸爸周内上班,周末的时候有时候陪家人,有时候去学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父母也渐渐习惯了在加拿大的生活,时常参加不同的活动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晚上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吃完饭后,经常一起外出散步,或者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温馨而且幸福。
当然,移民之后的生活一样是琐碎的,和国内一样的买菜做饭,上班下班,养家糊口,我们也有沮丧的时候,但当我们想到我们一路走来的不易和收获时,我想,如果再来一次,我们依旧会选择移民。